English

王府井书店

●人生感悟
1998-09-27 来源:生活时报 ●洪烛 我有话说

昨夜梦见又去王府井书店了,还是在二楼卖中外文学名著的柜台,我一边挑选一边想:王府井书店不是已拆除了吗,我怎么还在这儿买书呀?

但是,泱泱大国,伴书而眠时梦见王府井书店的,远远不止我一人。遗憾之余,也不无欣慰。王府井书店是有福的,被拆除之后,仍然有许多人梦见它;我也是有福的,因为我梦见了王府井书店。

王府井书店对知识分子的吸引力,一点也不亚于故宫。确实有这样的情况:一位穿中山装、戴黑框眼镜的外地人下火车后不去逛故宫,却直奔王府井书店。我是有发言权的。因为我就曾经这样。只是,多少年以后,王府井书店也成知识分子的故宫了,一座红尘滚滚罢免了的文化废都。再过多少年,路过时我会指着其遗址(可能已轮回为五星饭店或夜总会什么的),告诉后人:“这曾经是王府井书店。”

张中行在《东安市场》一文中,回忆三十年代卖旧书的丹桂商场———现在已改为经营百货了。“我有时从门前过,进去看看,经常是人山人海。我也买过一次东西,是腰带,牛皮的,坚韧,很合意。高兴之余,想到昔时,辨认,原来就是当年买得木版《聊斋志异》的地方。”这在当年,他却没有任何预感。

闻一多在抗战时有名言:“偌大的华北,搁不下一张书桌。”现在,财源滚滚的王府井也容不下清贫的书店了。幸好别处还有书店。王府井书店的存货,据说作为分部安排在另一家本来已很挤的书店里;即使另起门面,也不适宜叫原先的名字了吧。若指着一溜破落的店铺:“这就是王府井书店。”读书人会伤心的。

几年前麦当劳餐厅平地而起、张灯结彩,在豪华的邻居面前,书店的老式建筑便多多少少有点相形见绌,就像灰布长衫与丝绸马褂同行一样。现在,连立足的地皮都出让了,文化快被商业挤到河里去了。书店停业之时,在紧闭的玻璃橱窗张贴过告慰大众的颇悲壮的一条标语,内容记不清了,但肯定不是“十年之后还是一条好汉”之类。为这中国一大文化堡垒的失守,知识界沸沸扬扬过一阵子,很快就平息了。李白歌咏过的三峡都可以从地图上消失,何况区区的一家书店,读书人就像掉了一颗门牙,空落落的,说话漏风———但很快也习惯了。只有少数愚顽不化者星期天仍骑车去王府井购书,走到半途蓦然想起:王府井哪还有书店呵!更多的人顶多跟我一样,偶尔梦见一回。这已算很有感情的了。

关于藏书的乐趣,很多人写过了。只有一点大家极少触及。巡视汗牛充栋的书籍,你不仅知悉其内容或版本方面的价值,还依稀记得每一本是从什么时间、地点、哪家书店购得的乃至当时如获至宝的心情,这就功德圆满了。尤其对于边远地区的书生,一生中可能只有那么一次机缘来北京,若书架上有几本从王府井书店购获的读物,简直可作为旅行宝贵的纪念品,甚至在灯下阅览也有非同寻常的感觉。尤其在今天,王府井书店已消失了的时代。柏林墙拆除,残砖断瓦多年后竟然没被遗忘,而明码标价出现在黑市上———这就是历史。王府井书店消失了,储蓄有几册从王府井购买的书,也是有福的,也算为了忘却的纪念。当然,这是读书人自己的事情。

关于王府井书店,我还能说些什么吗?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